《乡土中国》电子书免费下载(azw3/epub/mobi/pdf格式)
《乡土中国》简介
《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于1947年发表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著作。这本书由14篇相对独立的论文组成,每篇论文探讨一个主题,共同描绘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费孝通先生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结合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
创作形式
《乡土中国》的创作形式独特,它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一系列短小精悍的论文集合。每一篇论文都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讨论,如“差序格局”、“礼治秩序”、“血缘和地缘”等,这些主题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全面描述。
章节 | 标题 | 主要内容 |
---|---|---|
1 | 乡土本色 | 论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特征,强调了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 |
2 | 文字下乡 | 探讨了文字在乡村社会中的作用,指出乡村社会更依赖口耳相传的信息传播方式。 |
3 | 再论文字下乡 | 进一步讨论了文字与乡村社会的关系,强调了乡土社会中非文字沟通的重要性。 |
4 | 差序格局 | 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描述了中国乡村社会中以个人为中心,按亲疏远近展开的社会关系网络。 |
5 |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 讨论了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道德体系,强调了个人道德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
6 | 家族 | 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中家族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7 | 血缘和地缘 | 探讨了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乡村社会中的交织与影响。 |
8 | 镇 民 | 描述了乡村社会中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与乡村的关系。 |
9 | 名实的分离 | 分析了乡村社会中名与实的分离现象,及其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
10 | 从欲望到需要 | 探讨了人类需求的演变,从生物性欲望到社会性需要的转变。 |
11 | 男女有别 | 分析了中国乡村社会中性别角色的分工及其文化意义。 |
12 | 礼治秩序 | 论述了乡村社会中的礼治秩序,强调了礼俗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
13 | 无讼 | 描述了乡村社会中解决纠纷的方式,强调了非诉讼解决机制的重要性。 |
14 | 无为政治 | 讨论了乡村社会中的政治形态,强调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有限作用。 |
核心价值
《乡土中国》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分析,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本书不仅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以及现代化进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这一概念成为中国社会学的经典理论之一。他指出,中国乡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不是基于普遍的社会规范,而是以个人为中心,按照亲疏远近层层展开的。这种关系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结构。
书中对乡村社会的道德、家族、礼治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和运作机制。费孝通先生指出,乡村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并不是抽象的、普遍适用的,而是具体体现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这本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解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传统对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化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模式,而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
《乡土中国》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扇了解中国乡村社会和传统文化的窗口。它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个资源链接:https://pan.quark.cn/s/1bbff527cac7
合集下载链接:https://pan.quark.cn/s/25a71b27920a
链接:https://jsnoteclub.com/yunpan/
加入夸克资源群,获取更多资源,群组会每天分享资源,点击链接或扫码可加入 : https://pan.quark.cn/g/ae8fce8694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