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被动语态完全指南
被动语态的构成其实很有规律:be动词 + 过去分词。这个be动词会根据时态变化,过去分词则保持不变。
什么是被动语态
学英语的时候,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句子:"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这就是被动语态的典型例子。
主动语态说的是"他写了这本书"(He wrote the book),而被动语态则把焦点转移到了"书"上面,强调的是书被写了这个事实,至于谁写的反而变成了次要信息。
这种语法结构在英语中非常常见,但很多人觉得难以掌握,主要是因为中文里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远没有英语那么高。在英语中,被动语态不仅仅是一个语法点,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
被动语态的构成其实很有规律:be动词 + 过去分词。这个be动词会根据时态变化,过去分词则保持不变。
现在时的被动语态用"am/is/are + 过去分词",比如"The letter is written"(信被写了)。过去时用"was/were + 过去分词",像"The letter was written"(信被写了)。将来时则是"will be + 过去分词","The letter will be written"(信将被写)。
这个规律一旦掌握,你会发现所有时态的被动语态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化的。完成时态只是把be动词换成对应的完成时形式,比如"has been written"或"had been written"。
理解了基本构成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用被动语态。
何时使用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并不是随便用的,它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最常见的情况是当我们不知道或不需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时。
比如说"My bike was stolen"(我的自行车被偷了),这里重点是自行车被偷这个事实,至于谁偷的可能并不知道,或者不是重点。如果用主动语态"Someone stole my bike",感觉就不太自然了。
另一个常用场合是在正式的学术或商务写作中。"Mistakes were made"(出现了错误)比"We made mistakes"听起来更客观,也更符合正式文体的要求。这种用法在新闻报道、科学论文、商务邮件中都很常见。
有时候被动语态还能帮我们避免重复。如果前面已经提到了主语,后面再用被动语态就可以避免重复提及,让句子更简洁。
被动语态的时态变化
掌握了基本用法后,我们来看看不同时态下的被动语态形式。这部分内容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只要记住核心规律,就能触类旁通。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The house is cleaned every day"(房子每天都被打扫)。这里的"is cleaned"表示经常性的动作。
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The house is being cleaned"(房子正在被打扫)。注意这里用的是"is being + 过去分词"的形式。
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The house has been cleaned"(房子已经被打扫了)。这里强调的是打扫这个动作已经完成,并且对现在有影响。
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变化也是类似的。一般过去时用"was/were + 过去分词",过去进行时用"was/were being + 过去分词",过去完成时用"had been + 过去分词"。
将来时态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一般将来时用"will be + 过去分词",将来完成时用"will have been + 过去分词"。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当句子中有情态动词(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should等)时,被动语态的构成稍有不同,但规律依然清晰。
基本格式是:情态动词 + be + 过去分词。比如"The work can be finished tomorrow"(工作明天能完成),"The problem must be solved immediately"(这个问题必须立即解决)。
这种结构在表达可能性、必要性、建议等含义时特别有用。"You should be told the truth"(你应该被告知真相)比"Someone should tell you the truth"更直接,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在商务英语和正式写作中使用频率很高,掌握好这个用法对提高英语水平很有帮助。
特殊动词的被动语态
有些动词在被动语态中有特殊的用法,需要特别注意。最典型的是双宾语动词,比如give, send, tell, show等。
"He gave me a book"这个句子有两个宾语:间接宾语"me"和直接宾语"a book"。变成被动语态时,可以有两种形式:"I was given a book by him"或"A book was given to me by him"。第一种更常用,因为把人作为主语更自然。
类似的还有"tell"这个动词。"They told us the news"可以变成"We were told the news"或"The news was told to us",但第一种明显更地道。
还有一些动词后面常跟不定式,变成被动语态时要特别小心。"They made him work"变成被动语态是"He was made to work",注意这里的不定式要加"to"。
被动语态的否定和疑问形式
被动语态的否定形式很简单,就是在be动词后面加not。"The letter is not written"(信没有被写),"The work was not finished"(工作没有完成)。
疑问形式则是把be动词提前。"Is the letter written?"(信写了吗?),"Was the work finished?"(工作完成了吗?)。
特殊疑问句的构成也遵循同样的规律:疑问词 + be动词 + 主语 + 过去分词。"When was the house built?"(房子什么时候建的?),"How was the problem solved?"(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这些基本的变化形式掌握后,你就能在各种语境中正确使用被动语态了。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转换
学会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转换是掌握被动语态的关键技能。这个过程需要明确几个要素:原句的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
主动语态"Tom broke the window"转换成被动语态时,原来的宾语"the window"变成新的主语,原来的主语"Tom"变成by短语中的宾语,动词"broke"变成"was broken"。最终结果是"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om"。
但要注意,不是所有主动语态都能转换成被动语态。只有及物动词才能有被动语态,不及物动词如"arrive, die, happen"等就不能。"He arrived yesterday"不能说成"Yesterday was arrived by him"。
有些动词虽然是及物动词,但在某些固定搭配中不能用被动语态。比如"have"表示"拥有"时,"He has a car"不能说成"A car is had by him"。
被动语态的实际应用
掌握了语法规则后,更重要的是了解被动语态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应用。在不同的语境下,选择主动还是被动语态会影响表达的效果。
在科学写作中,被动语态使用很频繁。"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实验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比"We conducted the experiment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更客观,更符合科学写作的要求。
新闻报道中也经常使用被动语态。"The suspect was arrested yesterday"(嫌疑人昨天被逮捕)这种表达方式让报道显得更客观,也符合新闻写作的中性原则。
在日常对话中,被动语态同样有其用武之地。当我们想要礼貌地提出建议或要求时,被动语态往往比主动语态更温和。"This should be done carefully"(这应该小心地做)比"You should do this carefully"听起来没有那么直接和强硬。
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学习被动语态时,有几个常见错误需要特别注意。最常见的是时态混乱,特别是在复杂时态中。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是"has/have been + 过去分词",不是"has/have + 过去分词"。
另一个常见错误是过度使用被动语态。虽然被动语态在某些情况下很有用,但如果滥用会让文章显得生硬、缺乏活力。好的写作需要主动和被动语态的恰当搭配。
还要注意介词的使用。动作的执行者用"by"引导,但工具或手段用"with"。"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him with a pen"(信是他用钢笔写的),这里"by him"表示执行者,"with a pen"表示工具。
最后要提醒的是,不要生硬地翻译中文的被动语态。中文说"门被打开了",英文不一定要说"The door was opened",有时候说"The door opened"或"The door is open"更自然。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个重要而实用的语法点,掌握好它不仅能提高语言准确性,还能让表达更加丰富多样。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你一定能够熟练运用这个语法工具,让自己的英语更上一层楼。